想必大家都看了近日懂車帝發布的對36輛車輔助駕駛進行實測的視頻了吧?其結果,顛覆了大多數人對于智能駕駛輔助效果的認知和預期,比如,大家一般會認為,新勢力的智駕輔助會強于傳統車企;在同一品牌中,價位高的智能駕駛輔助能力會強于價位低的……
但我們看到的實測結果是:一些主打智駕輔助的新勢力品牌,因為對于智駕的方案設定過于激進,哪怕“硬件”拉滿,依然出現了讓人驚心動魄的碰撞;相反,那些硬件和能力邊界相對弱的品牌和產品,因為方案保守,所以反而避免了重大事故。
比如,問界M9的表現不如問界M8,阿維塔12的表現不如阿維塔07,比亞迪漢的表現竟不如秦和海鷗等等。
如何看待這一測試?
網上掀起了激烈的討論,有說測試不規范、不公平公正的;也有人認為,懂車帝的此次測試非常有意義,讓消費者可以更加正確認識智駕輔助的能力邊界,減少路上危害自己及他人安全的危險駕駛行為。
很多人問我怎么看?我想,也許我們可以先換位思考,懂車帝為什么要做這個實測?
首先,懂車帝做這件事情的初衷肯定不僅僅是為了普及智駕知識,也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因為,有影響力才有流量,有流量就有錢。在商業社會,先談利益得失,再談社會貢獻,要在利益上談人性,不要再人性上談利益。
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懂車帝沒有人為干預結果,就值得肯定。因為它在提升自身平臺影響力的同時,起到了好的社會警示效果。
第二,盡管大家都知道做這樣的內容有流量和影響力,但并不是所有媒體都能做、敢做,因為這種測試不僅實施難度大、花費高,而且往往“吃力不討好”,容易得罪諸多客戶。而懂車帝敢做的原因無非自身平臺夠“強勢”,是目前流量最大的垂直媒體,公開數據是日活躍用戶(DAU)達 1000萬,是車企非常重要的一個線索來源。
這就是非常殘酷的現實。如果你自身足夠強,哪怕你做的內容讓廠家“恨得牙癢癢”,也不得不繼續跟你合作;但如果是其他媒體做這樣的內容,恐怕早就被很多車企“拉黑”了。
第三,我想談一下當下汽車行業的“媒體”環境和生態。嚴格意義上說,汽車行業沒有“媒體”,大家都是生意人,區別就是,底線和流量。要想底線高,還要流量好,其實是很難的,所以網紅當道,行業亂象叢生。
所以,汽車(各行各業都一樣)內容生態最大的困境在于,評論和罵架容易,追求真相很難,因為流量比真相更重要。
前幾天看到一個同行寫了篇文章,里面寫道:“車企眼中的傳播優先級如下:抖音頭部主播 > 抖音百萬車評號 > 小紅書顏值KOL > 快手土味段子手> 微博噴子王 > ……> 你,一個正兒八經寫稿的媒體人……”
就,挺真實的。
就像強勢車企掌握了流量密碼和話語權一樣,強勢平臺也掌握著話語權。作為生態鏈中可有可無的微弱存在,我們只想呼吁,希望這些掌握話語權的車企和平臺,能夠謹記谷歌的宗旨——“Don't be evil(別作惡)”。
而當下的現實卻是,在強勢企業的語境中,你只能附和,如果有人敢于提出不同的聲音,那么,等待你的是各種言辭強硬的“法務部”,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敢說話、不想說話。
生態的好是共建的,差也是一起造成的。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懂車帝的實測至少說明一點:此前,一些強勢企業在輔助駕駛上的宣傳確實過了火,“遙遙領先”的洗腦,讓很多無知者無畏的消費者,一邊開車一邊睡覺、看手機,置自己和他人生命于不顧。
我想,這就是懂車帝關于輔助駕駛實測最大的意義。
你可以說它以偏概全,也可以說它有諸多不嚴謹的地方,正如懂車帝在辟謠中說的,“本節目僅代表事故模擬當時該車輛的碰撞結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輔助駕駛場景下的表現。我們希望通過節目科普,告訴消費者輔助駕駛存在安全邊界,自己才是生命的第一責任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表示,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搭載的“智駕”系統都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這些“智駕”系統都還暫時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也就是說是由系統輔助駕駛人來去執行一些動態駕駛的任務,車輛還是需要人來操控,駕駛人才是最終的責任主體。“如果駕駛人在駕駛車輛的時候‘脫手脫眼’,也就是我們說的雙手脫把,兩眼不是觀察前方,而是低頭看手機,甚至是睡覺打盹,不僅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風險,一旦出事,還可能面臨著民事賠償、行政處罰和刑事追責三重法律風險。”
今年4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呼吁企業規范營銷宣傳行為。企業應嚴格依據《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杜絕虛假宣傳與過度營銷,避免使用模糊或誤導性表述,確保功能命名科學嚴謹,防止駕駛員誤用、濫用風險。對已發布的失實信息應及時澄清并整改,主動承擔企業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
你可以不相信懂車帝,但一定要相信公安部。
而且,這個測試還有一個附加的效果就是,當輔助駕駛不再成為車企主要的宣傳賣點時,整個行業就能更好地回歸理性,消費者也會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汽車本身的品質、安全和可靠性方面。這對于行業的發展而言,善莫大焉。
汽車行業苦智駕久矣。
智駕是方向、是未來,這肯定沒錯。但當下,面臨著技術、責任、法律、用戶認知與商業競爭的多重困境。很多企業,盲目跟風;還有些企業,苦于技術和傳播上的艱難跟隨,別人說自己是“準L3級”,自己就不能不說是“L2.99999”。
這種沒有意義的比拼,讓整個行業陷入盲目自嗨。所以才有尹同躍說的:“跟著別人做好事,也跟著別人做壞事”。
當下,四部委相繼出臺汽車行業的“反內卷”舉措。在我看來,給智駕松綁,也是“反內卷”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