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一汽奧迪Q6L e-tron家族公布先享禮遇價35.3萬元起:
作為延續Q家族基因的全新車型,值得關注的并不只是它與保時捷共同研發的PPE高端純電平臺,也不只是1000元訂金抵扣6000元車款和贈送最高6萬元的購車權益,還有一行小字——
“奧迪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華為乾崑智駕技術®)”。
這也就意味著,身為全球車的Q6L e-tron正式牽手本土最強輔助駕駛玩家華為,用上了“開箱即用”的成熟方案;兩家同樣以科技見長的企業,也在這臺豪華電動車上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1、定價30多萬,肉埋在飯里?
35-40萬的純電SUV里,前有主打性能平權的小米YU7 Max和主打智能空間的問界M8,后有主打家庭用戶的,產品力都非常能打。
但如果拆解一下,會發現定位智能豪華的Q6L e-tron,產品力也很強。它不僅標配就是滿配,就算看硬核的參數,也都能做到同級第一——
比如起步就是107度的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包,CLTC續航752km;
全域800V的PPE平臺,碳化硅電驅,充電10分鐘補能294km;
雙激光雷達、5毫米波雷達的輔助駕駛感知硬件和華為乾崑智駕;
88英寸、對比度高達20000:1的全息視界AR-HUD;
前后輕量化五連桿懸架,匹配FSD頻率選擇性阻尼減振器;
前255/45 R21、后285/40 R21的鴛鴦胎,配Brembo四活塞剎車卡鉗;
E-NCAP和IIHS雙五星安全測試標準;
上面這些,都是能用數據說話的。而那些難以量化的動力及底盤調校技術,Bang & Olufsen殿堂級音響,microfiber頂棚、以及專屬的高定流光車身漆色這些,更像是“肉埋在飯里”。
據說就連Q6L e-tron的智能座艙都是豪華品牌里最頂的,支持手機投屏、多屏聯動、擁有超過75項生態應用,甚至還能用手柄在車里玩游戲……
由此可見,這次轉型奧迪沒少背靠德系大廠的供應鏈和規模化優勢,是帶著真家伙來的。
2、奧迪+中國=王炸?
相比于其他合資和豪華品牌,奧迪和中國的聯系顯然會更加緊密一些。
早在1986年,奧迪就從千里之外的德國來到長春,和一汽就奧迪100項目進行研究與談判。最終的結果是,奧迪不僅低價轉讓了奧迪100生產線,還在10年后的1996年配合中方對后排空間的需求加長了軸距,開創了豪華品牌為中國用戶定制車型的先河。
如果不說遠的、就聊近的,會發現2年前的奧迪就已經啟動了全面轉型戰略,從技術革新到組織升級,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和寧德時代、Momenta、華為這些中國戰略伙伴展開深度合作,把頂尖的技術帶給奧迪用戶。
就連北京旗艦店用來展示技術細節的PPE平臺“切割車”,都能掃碼觀看全息拆解加深理解。
但和中國市場、中國企業的合作,并不意味著奧迪會放棄自己,全面倒向中國市場。
正相反,更像是一場“強強聯手”——
一個小例子,雖然Q6L e-tron用上了以安全著稱的華為輔助駕駛,但制動系統依然保留了物理安全冗余。如果系統死機,機械裝置會在0.3秒內進行接管;激光雷達在被暴雨干擾時,毫米波雷達會切換成主控,確保車輛安全。
或許正是這種德式造車的嚴謹堅韌、搭配中式造車的先進科技,才會用“肉埋在飯里”的打法和其他金玉其外的車型做出區分,也有望在新能源席卷的當下,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當百年豪華車品牌的精工底蘊遇上中國科技巨頭的智能革新,一場改寫行業規則的變革悄然上演。
這是一場關于“致敬”的深刻詮釋。他們致敬汽車工業百年積淀的匠心,致敬中國科技崛起的雄心,更致敬所有在時代浪潮中敢于破局的創新者。
Q6L e-tron不是終點,而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