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Electra)的首款車型L7將于8月上市。這款定位“30萬級新能源智能豪華轎車”的新車,懸掛的是“別克”車標。
上汽通用選擇以別克品牌而非豪華品牌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這一決策似乎有些讓人看不懂。明明是沖擊高端的動作,為什么放著凱迪拉克品牌不用,卻把重擔丟給了別克品牌?
進可攻、退可守:別克或是最佳戰略支點
通用汽車在華擁有三大品牌:主打經濟適用的雪佛蘭、定位中高端主流的別克,以及豪華品牌凱迪拉克。雪佛蘭在華競爭力已大幅削弱,“沖高”重任自然落在別克與凱迪拉克肩上。
那么,凱迪拉克真的是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的理想載體嗎?
雖然凱迪拉克定位豪華品牌,但在中國市場長期面臨“品牌溢價不足”的挑戰。進入新能源時代,凱迪拉克基于奧特能平臺在中國推出了IQ 銳歌、IQ 傲歌等純電車型,雖在安全性等技術層面具備優勢,但銷量慘淡,缺乏市場號召力。
反觀別克,其在中國市場擁有更廣泛的國民認知度和深厚的用戶基礎,最新推出的GL8插混車型銷量表現不錯。
上汽通用選擇別克承載“至境”,堪稱“進可攻,退可守”:如果“沖高”成功,至境可依托別克的廣泛認知度快速打開市場,顯著提升品牌價值天花板。即便沖擊高端未達預期,別克基盤尚在,對品牌整體格局的沖擊相對可控。
而若由凱迪拉克承載高端新能源項目失敗,則可能對其本已脆弱的豪華形象造成直接且沉重的打擊。
別克推出子品牌還有一大好處:其更懂中國市場,技術也更匹配。
別克堪稱上汽通用旗下最“中國化”的品牌。這不僅僅體現在市場認知上,更深入到技術研發層面。由泛亞技術中心主導開發的“逍遙”超級融合架構(VCS),整合了動力、底盤、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四大領域的本土化創新成果。比如針對中國復雜路況深度優化的Momenta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適配國內充電網絡的900V超快充技術。
這種“全球標準+本土研發”的模式,讓別克能更快、更準確地滿足中國車主的需求。相比之下,凱迪拉克在針對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調整時,速度和靈活性不足。
鑒于中國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領域的領先優勢,“本土化”能力正日益成為未來競爭的核心優勢,別克在這一維度上更勝一籌。
押寶別克,謀求未來主導權?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是上汽與通用兩大合資股東間的股比博弈與控制權問題。
去年,業內曾傳言因通用在華業績持續承壓,別克品牌或將出售給上汽,雪佛蘭或將退出中國市場。
盡管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隨后澄清“所有猜測均為不實信息”,并強調將繼續堅持“多品牌、差異化”戰略,但一個客觀事實是:上汽與通用的合資協議將于2027年到期,續約前景尚不明朗,這為未來增添了不確定性。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通用汽車在華業務的戰略收縮。去年12月,通用汽車宣布將對在華業務計提總計超過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7億元)的非現金支出,用于關閉冗余工廠、裁員、削減不盈利車型及優化運營結構。
這一行動呼應了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在同年10月投資者會議上提出的戰略方向。她在會上明確表示,因中國市場競爭加劇與持續虧損,通用將通過“規模縮減、成本削減和聚焦高利潤車型”重組業務,目標在2025年恢復盈利。
通用在華業務收縮的一個佐證是,受市場表現不佳、中美關稅戰等多重因素影響,通用汽車旗下高端進口車平臺道朗格(The Durant Guild)已陷入停擺。
這些動向無疑為凱迪拉克、別克的發展蒙上陰影——市場表現越疲軟,通用在華業務的收縮性調整風險就越大。
在此背景下,上汽通用將代表未來方向的高端新能源技術平臺(如“逍遙架構”)和品牌(“至境”)押注于表現相對穩健的別克,或有更深遠的考量:首先,這有助于上汽降低對通用全球技術的單一依賴;若合資生變,上汽有望保留對“逍遙架構”及別克品牌(包括“至境”)更強的控制權;在未來的股權談判中,掌握核心技術和本土化品牌的上汽也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綜合來看,以別克為基石沖擊高端新能源市場,是上汽通用在當下復雜環境中權衡品牌基礎、市場適應性、技術本土化能力及股東博弈后,選擇的更為穩健且更具戰略彈性的方案。
“至境”入局,機會幾何?
隨著“至境”首款車型L7即將登場,別克團隊已啟動預熱。近期宣傳海報打出了“增程發明者,重新定義頂級增程”的豪氣宣言,其句式與奔馳經典slogan“汽車發明者,再次發明汽車”高度相似,彰顯品牌雄心。
別克所宣稱的“增程發明者”身份,源于母公司通用汽車2010年量產的雪佛蘭Volt——它確實率先實現了增程式技術的商業化。
別克在增程領域有技術儲備,這是個加分項,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理想、問界等品牌在增程市場的成功,核心驅動力并非單純的技術路線,而是精準的產品定義能力(如家庭場景、用戶思維)和強大的生態構建。別克“至境”能否復制成功,考驗的是其對中國用戶需求的深度理解和產品落地的綜合實力。
從已知信息看,“至境”L7展現出擁抱本土優秀供應商(如Momenta)的姿態,并在續航上力求突破:純電續航302km,綜合續航1400+km。
橫向來看,至境L7從“增程式”重點切入,一定程度上避開了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等純電車型的鋒芒。增程領域的競爭不如純電市場激烈,在25萬元以上增程轎車市場,僅有享界S9、阿維塔12兩款車型——它們均同時布局了純電和增程路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別克在高端新能源市場并非毫無根基,其GL8插混車型上市后的良好市場反響和口碑,為“至境”提供了一定的品牌支撐和用戶信任基礎。
至境能否在神仙打架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成功突圍,取得開門紅?目前仍難斷言。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技術、品牌、渠道、用戶運營等多維度的綜合較量中,“至境”面臨的必將是一場硬仗。至境L7能否順利打開局面,將是檢驗別克“進可攻、退可守”戰略選擇是否正確的關鍵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