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歷史最佳,長城汽車給出了優秀的第二季度答卷。
根據長城汽車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業績報顯示,其總營收523.48 億元,同比增長 7.78%,是歷史最佳的第二季度營收表現;凈利潤 45.86 億元,同比提升 19.46%、環比提升 161.91%,是歷史最好的單季度凈利潤表現;銷量 31.30 萬輛,同比增長 10.07%、環比增長 21.87%,也是歷史最佳第二季度銷售表現。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達到9.79萬輛,同比增長33.7%,環比增長56.4%,實現同環比雙增長。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增長的背后是長城汽車以技術為驅動,不斷優化產品矩陣結構,致力實現商乘并舉,強化智能新能源、越野再進階和全球化實現的發展突破。其中,新能源車型與海外市場成為兩大關鍵增長引擎。
總結就是一句話,當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從內卷博弈到價值競爭的轉變時,長城汽車以一份全面飄紅的二季度成績單,又一次證明著堅持技術創新和保持戰略定力的可貴性。
技術溢價帶來產品價值
眾所周知,起步于90年代的長城汽車,在合資車大行其道的情況下,就是依靠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告別市場換技術,贏得科技話語權,才走出了民族品牌全產業鏈深耕的發展路徑。
進入2025年的長城汽車,更是如此,堅持不懈的以新技術加快新產品的投放。
今年上半年,是長城汽車圍繞新的產品周期持續投入和落地的一年,各大品牌密集投放新車型,包括哈弗的二代哈弗梟龍MAX,的全新煥新款、全新MPV、歐拉的新款好貓……而這些產品的共同特點,都是技術驅動而非政策依賴,區別當前市場中“低價走量”的階段,進入到一種“價值競爭”的維度。
其中,魏牌新能源是長城汽車高端化與智能化的重要體現。
今年6月,魏牌新能源實現里程碑式突破,首次實現單月交付破萬,達10,197輛,標志著其高端新能源轉型取得重大突破。旗下全新高山、全新藍山等旗艦車型搭載的Coffee OS 3智慧空間系統,代表了長城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最高水平,成功吸引更多用戶。
而且,除了魏牌,隨著坦克品牌的強勢崛起,加上哈弗的價值上移,已經共同推動了長城汽車產品結構中20萬元以上高端車型占比的顯著提升。而這也直接帶來了更高的平均售價、更強的溢價能力、更健康的盈利結構和品牌形象的躍升。
在“唯銷量論”盛行的市場語境下,長城汽車展現出難得的定力。歷史最佳單季度的背后,是魏牌的爆發式增長,是坦克品牌在硬派越野市場的地位,這一切都指向一個結論:長城汽車正走在一條以質圖強的道路上。
“電動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汽車產業帶來了發展新機遇。”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不只一次強調,長城汽車近年來聚焦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堅持把技術作為發展的引擎,矢志不渝推進研發創新,讓科技含量帶來市場“溢價”。
堅守長期主義的定力
當然,成就最佳單季度,長城汽車不僅依靠技術進步,還有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
在長期主義理念的指引下,魏建軍帶領長城汽車堅持品質造車,堅守底線思維,聚焦核心技術和產品力表現,以及品牌和服務體系的全面構建,以百年基業的思維,做難而正確的事。
2024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達104億元,連續3年突破百億元。甚至為了追求0.1秒的安全,長城汽車就愿意投資5.1億元建設多角度碰撞實驗室。于是,一步步穩扎穩打之下,長城汽車始終將質量管控貫穿于研發、生產、檢測全生命周期,打磨出高品質產品。
貨真價實的投入短期可能降低了盈利水平,但積累的口碑反倒成為最好的代言,最終沉淀的用戶信任構筑了長期主義的護城河。
所以,當清晰這些之后,再看長城汽車的二季度答卷的核心價值,并不在于具體的數據增幅,而在于它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長城汽車正在通過技術賦能、產品價值與品牌戰略的三線協同,構建一個更具彈性的盈利結構。而這正是眾多車企在內卷市場中真正試圖達成的目標。
目前,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維度已然升維。透過整個二季度的業績數據,長城汽車不僅圍繞整個終端市場將基本盤越做越扎實,還為為中國汽車行業在極致向下卷價格的賽道中,校準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還有一個興奮的事情,7月20日,在公司成立35周年之際,《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對長城汽車的專題報道《長城汽車堅持自主研發創新——著力做強做大民族品牌》,文章高度肯定了公司35年間取得的成績。文章指出,長城汽車能夠從冀中平原的一家鄉鎮機械廠成長為產品遠銷全球170余國的國際車企的關鍵,在于公司堅持把技術作為發展的引擎,矢志不渝推進研發創新。
這很有意義。當《人民日報》頭版在發布與華為任正非的對話后,將視線投注到長城汽車和魏建軍身上,其深意遠超一個企業和一個行業,而是將“中國制造價值回歸”的路線定調放到了公眾面前。
當然,長城汽車也在證明著,當企業經得住考驗堅持長期主義,高質量的發展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并為內卷的行業提供新的發展范式?;蛟S,隨著更多技術成果的逐步落地,長城汽車的更多“最佳單季度”,還會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