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別克宣布,其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旗下的首款智能豪華轎車正式命名為“至境L7”,該車定位30萬級豪華增程轎車,已經登上工信部申報名錄,這意味著新車很快將正式與消費者見面。
據悉,“至境”在今年4月由別克品牌推出,彼時,還同步推出了“逍遙”超級融合架構。
對于至境品牌,上汽通用寄予厚望。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盧曉表示,首款至境車型作為別克全新一代電動化產品,將搭載智能輔助駕駛、智慧座艙、增程動力等技術,代表著上汽通用已經全面轉入新能源“進攻戰(zhàn)”。
然而,當進攻戰(zhàn)的首場關鍵戰(zhàn)役打響,比新車更值得關注的是,別克至境出鞘,是否會為上汽通用在高端新能源領域創(chuàng)造一個“新故事”?
誠然,最近上汽通用的勢頭還算不錯。數據顯示,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上汽通用已連續(xù)三個季度保持盈利。另外根據上汽集團2025年6月的產銷快報,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累計批發(fā)銷量達24.5萬輛,同比增長8.64%,展現出逆勢回暖趨勢。
但是,僅僅銷量回暖還不夠,畢竟上汽通用和別克在新能源賽道上已經落后多久。
業(yè)內人士介紹,通用汽車向來是重混動輕電動的路線,也導致別克直到2019年才推出第一款純電車型,但沒有出眾優(yōu)勢的微藍6,被市場質疑是油改電的產品,銷量表現平平。即使后來別克對通用汽車耗費百億資金打造的純電平臺奧特能寄予厚望,但2023年其基于該平臺的純電車型E5上市后,只有短暫的高光表現,其他時間月銷量大多徘徊在1000輛以下,這讓別克的生存環(huán)境更加困難。
而且,由于混動路線不清晰,更是直接導致電動化、智能化戰(zhàn)略遲緩,令別克在新能源賽道上走得踉踉蹌蹌,成績更是乏善可陳。2023年和2024年,別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分別只有6.6萬輛、8.8萬輛。
還有一點,行業(yè)環(huán)境也給上汽通用和別克帶來更大壓力。分析人士指出,上汽通用和別克需要讓中國消費者認知到他們的巨大改變。
上汽通用現在的困境,也是合資品牌目前在中國市場的集體縮影?;诤腺Y2.0時代背景來看,至境首款新車是上汽通用與別克攻入高端新能源領域的一把“尖刀利刃”,接下來的路好不好走,能不能一舉拿下話語權,基本上全看這一戰(zhàn)能不能勝利了。而這也就意味著,“上汽通用啟動至境轎車項目”這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動作,要么是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賭”,要么是創(chuàng)造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新故事”。
當然,上汽通用的難題不只是別克。
上汽通用旗下有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三大整車品牌,從2017年到2024年,上汽通用銷量連續(xù)下跌,2024年整車銷量僅為2017年的22%。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上汽通用是上汽集團的銷量、利潤奶牛,而2024年,上汽通用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67億元。
甚至5月28日,有市場消息稱上汽通用旗下的雪佛蘭品牌退出中國已經進入倒計時。雖然上汽通用方已稱此消息不實,但市場對于上汽通用的悲觀仍未消散。
上汽通用和盧曉正在想盡辦法改變。自去年8月上任后,盧曉和管理團隊的變革主要可概括為三個部分:升級泛亞技術研發(fā)中心、梳理三大品牌車型、實行一口價渠道變革。
只是,上汽通用的問題,短期內似乎難以徹底解決。
在行業(yè)看來,上汽通用目前面臨的困境是產品力不夠,這某種程度上是中國汽車市場迭代太快導致的,但從根本來說,還是因為上汽通用的研發(fā)與營銷、研發(fā)與本土用戶需求脫節(jié)。
最后還是要說,上汽通用啟動至境轎車項目,意味著上汽通用完成了初步的轉型蓄力,即將在高端新能源領域進行戰(zhàn)略反攻。雖然目前至境的這款新車還在“造勢”階段,對于至境轎車項目,上汽通用或許有“賭”的成分存在,但瞬息萬變的汽車行業(yè)里,成敗都難以預判。
正如某位上汽高管對此的評論:“留給合資企業(yè)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們必須要么大干一場,要么選擇退出。”